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

2007年發掘代表舊石器時代的“ 許昌 人”說明距今8萬~10萬年的河南古人已經很好的利用石器,並在國內首次發現了1.5萬年前先人們製作服裝用的牙制紐扣、針和染色用的赭石(顏料)等服飾文物。
1980年,在河南杏花山附近發掘出約1-3萬年前舊石器晚期猿人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仰韶文化,說明這裡就已經有了發達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
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進而出現了中國史書記載的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夏朝建都斟鄩 (今偃師),先後遷都陽城(今登封)、商丘 、陽翟(今禹州)。
商周時期

西周建設東都成周洛陽,東周建都洛陽,眾多諸侯國 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內。
秦漢時期
秦王朝建立後,在今河南境內設定三川郡(治雒陽,今洛陽)、南陽郡(治宛縣,今南陽宛城區)、潁川郡(治陽翟縣,今禹州)、碭郡(治碭縣,今永城芒山鎮)、河內郡(治野王縣,今沁陽)、東郡(治濮陽縣,今濮陽西南)、陳郡(治陳縣,今淮陽)等。西漢在河南設豫州 刺史部,轄潁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國(都睢陽)。東漢王朝建都洛陽,河南成為東漢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魏晉南北朝
東漢之後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河南屬魏國 ,曹操 起兵崛起於戰國時期 的魏國舊地陳留(今開封),故國號為“魏”,魏國先後設立首都許昌、洛陽,西晉建立後繼續建都洛陽。公元439年,北魏統一了北方,孝文帝將首都遷至洛陽。這一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建都於鄴城(今安陽)。
隋唐五代
隋朝 隋朝時期在河南設立河南郡 、滎陽郡 、梁郡 、襄城郡 、潁川郡 、汝南郡 、淮陽郡 、汝陰郡 、弘農郡 、淅陽郡 、南陽郡 、淮安郡等州郡 ,以洛陽為東都。隋末,隋煬帝 遷都洛陽,又以洛陽為中心開鑿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唐朝設立河南道,仍以洛陽為東都(陪都)。武周建都洛陽,稱神都。
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與後周均建都開封,後唐 定都洛陽。
宋元時期
北宋 在河南設立開封府 、京東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以開封為東京、以洛陽為西京、以商丘 為南京。河南又一次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北宋時,開封人口達100多萬,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商業貿易額占全國之半,各方面都極一時之盛,可以說是古代河南歷史的黃金時代。從唐朝建立到北宋覆亡,河南的經濟和文化達到鼎盛時期 。金滅北宋 之後,趙構 在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登基稱帝,建立南宋。南宋以後,是河南社會歷史發展的中衰時期。
金朝 先後在河南設都,1214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國頻繁入侵後,遷都到開封,稱南京,轄三府十六州,豫北屬於河北西路。後期又遷都到商丘。 河南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 。
元朝 實行的行省制,河南屬於河南江北行省,開封是治所。
明清時期
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省下設8個府1個直隸州:開封府 、河南府(洛陽)、歸德府(商丘)、南陽府 、汝寧府(汝南)、衛輝府、彰德府(安陽)和懷慶府(沁陽)和汝州直隸州(汝州),在開封駐有周王。清朝 基本沿襲了明朝 行政區劃。
近現代

1949年8月,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 ,河南省保留黃河南部。1952年11月15日,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河南、山東二省,河南省域保持至今。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 黃河 中下游,介於 北緯 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 安徽 、 山東 ,北界 河北 、 山西 ,西接陝西,南臨 湖北 。河南地處中國中部,承東啟西,古稱天地之中,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地形地貌
河南省呈西高東低地勢,北、西、南三面千里 太行山脈 、 伏牛山脈 、 桐柏山脈 、 大別山脈 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 淮海 沖積平原;西南部為 南陽盆地 。河南省境內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26.6%、17.7%。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最低處在固始縣的淮河出省處,僅23.2米。
河流水文

氣候環境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河南耕地面積7179.2萬公頃,山地 丘陵 面積7.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4.3%; 平原 和 盆地 面積9.3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5.7%。礦產資源

林業資源
河南有林業用地7053.03萬畝, 森林 覆蓋率17.32%,林木覆蓋率23.77%。全省建立各類 自然保護區 35個,總面積1135.4萬畝。水資源
河南境內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條。全省水資源總量413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水資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居全國第22位,占全國的五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水力資源蘊藏量490.5萬千瓦,可供開發量315千瓦。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管市、51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6個縣。行政區 | 區號 | 車牌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
鄭州市 | 0371 | 豫A | 中原區、二七區、金水區、惠濟區、管城區、上街區、新鄭市、登封市、滎陽市、新密市、中牟縣 | |||||
開封市 | 0371 | 豫B | 龍亭區、鼓樓區、禹王台區、順河區、祥符區、通許縣、杞縣、尉氏縣 | |||||
洛陽市 | 0379 | 豫C | 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洛龍區、吉利區、偃師市、宜陽縣、孟津縣、新安縣、洛寧縣、欒川縣、伊川縣、汝陽縣、嵩縣 | |||||
平頂山市 | 0375 | 豫D | 新華區、衛東區、石龍區、湛河區、舞鋼市、魯山縣、寶豐縣、葉縣、郟縣 | |||||
安陽市 | 0372 | 豫E | 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林州市、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 | |||||
鶴壁市 | 0392 | 豫F | 鶴山區、山城區、淇濱區、濬縣、淇縣 | |||||
新鄉市 | 0373 | 豫G | 紅旗區、衛濱區、牧野區、鳳泉區、衛輝市、輝縣市、新鄉縣、獲嘉縣、原陽縣、延津縣、封丘縣 | |||||
焦作市 | 0391 | 豫H | 山陽區、中站區、解放區、馬村區、沁陽市、孟州市、修武縣、博愛縣、武陟縣、溫縣 | |||||
濮陽市 | 0393 | 豫J | 華龍區、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台前縣、范縣 | |||||
許昌市 | 0374 | 豫K | 魏都區、禹州市、長葛市、許昌縣、鄢陵縣、襄城縣 | |||||
漯河市 | 0395 | 豫L | 郾城區、源匯區、召陵區、舞陽縣、臨潁縣 | |||||
三門峽市 | 0398 | 豫M | 湖濱區、陝州區、靈寶市、義馬市、澠池縣、盧氏縣 | |||||
商丘市 | 0370 | 豫N | 睢陽區、梁園區、民權縣、寧陵縣、柘城縣、虞城縣、夏邑縣、睢縣 | |||||
周口市 | 0394 | 豫P | 川匯區、項城市、扶溝縣、西華縣、商水縣、沈丘縣、淮陽縣、鄲城縣、太康縣 | |||||
駐馬店市 | 0396 | 豫Q | 驛城區、西平縣、遂平縣、平輿縣、上蔡縣、正陽縣、泌陽縣、確山縣、汝南縣 | |||||
南陽市 | 0377 | 豫R | 宛城區、臥龍區、南召縣、西峽縣、方城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社旗縣、唐河縣、新野縣、桐柏縣 | |||||
信陽市 | 0376 | 豫S | 溮河區、平橋區、羅山縣、光山縣、潢川縣、淮濱縣、商城縣、新縣、息縣 | |||||
濟源市 | 0391 | 豫U | ||||||
省直管縣(市) | 鞏義市、汝州市、鄧州市、永城市、蘭考縣、滑縣、長垣縣、固始縣、鹿邑縣、新蔡縣 |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9480萬人。出生人口135.79萬人,出生率12.70‰;死亡人口75.38萬人,死亡率7.05‰;自然變動淨增人口60.41萬人,自然增長率5.65‰。城鎮化率達到46.85%。民族
河南是中國散居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數民族人口144萬人,其中 回族 123萬人、居中國第三位。河南省有三個民族區、21個民族鄉(鎮)、863個民族聚居村,少數 民族 萬人以上的縣(市、區)50個。交通

公路
河南省有 京港澳高速 、 連霍高速 、 濟廣高速 、 大廣高速 、 二廣高速 等17條國家高速公路及50餘條區域地方高速公路及105、106、107、207、310、311、312等23條國道縱貫河南,鄭州、商丘、洛陽、南陽等城市均建有環城高速公路。截至2014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859公里。鐵路
河南省的 鄭州 、 商丘 、 洛陽 、南陽、 信陽 等都是國家鐵路交通十字樞紐。截至2014年,河南省鐵路營業里程4874公里。高速鐵路
京廣高鐵、鄭西高鐵、鄭徐高鐵、商杭高鐵、鄭渝高鐵、鄭合高鐵、鄭濟高鐵、鄭太高鐵等。
普通鐵路
京廣鐵路 、 隴海鐵路 、 京九鐵路 、焦柳鐵路、 寧西鐵路 、漯阜鐵路、新菏鐵路等。
地方鐵路
湯台鐵路、衡潢鐵路、新商鐵路、孟寶鐵路、侯月鐵路、商南鐵路、焦新鐵路、禹亳鐵路等。
城際鐵路
鄭洛城際鐵路、鄭焦城際鐵路、鄭開城際鐵路、鄭平城際鐵路、鄭新城際鐵路、鄭濟城際鐵路、新鄉-焦作-濟源-洛陽-平頂山環線鐵路、鄭州-新鄭機場-許昌-漯河等8條城際鐵路。
捷運
鄭州捷運規劃短期由8條線路組成,遠期規劃共17條線路,預計總投資1000億元。洛陽捷運規劃到2020年前開工建設4條自城市中心放射出的軌道交通網路,該方案包括4條線路,全長102.7公里。
航空
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等三個通航的機場。建設及籌建中的機場有商丘觀堂機場、信陽明港機場、安陽豫東北機場、平頂山堯山機場、周口機場、潢川機場等。水運
河南水運集中在豫東南的商丘、漯河、周口、駐馬店、信陽等市,主要港口有漯河港、淮濱港、固始望崗港、周口港等幾大內陸港口。政治
姓名 | 擔任職務 |
---|---|
郭庚茂 | 中央委員、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河南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
謝伏瞻 | 中央委員、中共河南省委副書記、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黨組書記 |
葉冬松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 |
李克 |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黨組副書記 |
趙建才、王鐵、張廣智、許甘露[42] |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
徐濟超、李亞、王艷玲、張維寧 |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
安惠元 |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黨組成員 |
郭洪昌 | 河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黨組書記 |
路國賢、趙頃霖 | 河南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
本表格截止日期為2015年9月5日。 |
名稱 | 歷屆領導 |
---|---|
河南省委書記 | 張璽→潘復生→吳芝圃→劉建勛→文敏生→劉建勛→段君毅→劉傑→楊析綜→侯宗賓→李長春→馬忠臣→陳奎元→李克強→徐光春→盧展工→郭庚茂 |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長 | 吳芝圃→文敏生→劉建勛→段君毅→劉傑→戴蘇理→于明濤→何竹康→程維高→李長春→馬忠臣→李克強→李成玉→郭庚茂→謝伏瞻 |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胡立教→劉傑→趙文甫→張樹德→楊析綜→李長春→任克禮→李克強→徐光春→盧展工→郭庚茂 |
河南省政協主席 | 潘復生→吳芝圃→劉建勛→趙文甫→王化雲→宋玉璽→閻濟民→林英海→范欽臣→王全書→葉冬松 |
經濟
總括
河南既是中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同時也是重要的經濟大省、迅速與發展的新型工業大省。2015年,河南省生產總值37010.25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09.56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8189.36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14611.33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為11.4:49.1:39.5。
2015年,河南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3%。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8%。商品零售價格下降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4.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4.6%。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2.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3%
2015年,河南省地方財政總收入4426.96億元,比上年增長8.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09.65億元,增長9.9%,其中,稅收收入2100.95億元,增長7.7%,稅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69.8%。
第一產業
2015年,河南省全省糧食播種面積10267.15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6%。其中,小麥播種面積5425.66千公頃,增長0.4%;玉米播種面積3343.86千公頃,增長1.8%;棉花播種面積120千公頃,下降21.7%;油料種植面積1600.80千公頃,增長0.2%;蔬菜種植面積1751.65千公頃,增長1.5%。2015年,河南省全年糧食產量6067.1萬噸,比上年增長5.1%。其中:夏糧產量3511.8萬噸,增長5.2%;秋糧產量2555.3萬噸,增長5.0%。小麥產量3501.0萬噸,增長5.2%;玉米產量1853.7萬噸,增長7.0%;棉花產量12.6萬噸,下降14.3%;油料產量599.7萬噸,增長2.6%;豬牛羊禽肉總產量696.5萬噸,下降1.0%;禽蛋產量410.0萬噸,增長1.5%;牛奶產量342.2萬噸,增長3.1%。
2015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1710.0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0%;農用拖拉機379.85萬台,下降1.1%;農用運輸車217.15萬輛,下降0.5%。
第二產業
2015年,河南省全部工業增加值16100.92億元,比上年增長8.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其中,輕工業增長8.1%,重工業增長8.9%,輕、重工業比例35.3:64.7。產品銷售率98.3%。 2015年,河南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72381.37億元,比上年增長6.6%;利潤總額4840.62億元,下降0.1%。分所有制看,國有控股工業利潤30.11億元,下降89.0%;集體控股工業利潤239.59億元,下降3.2%;非公有制工業利潤4570.92億元,增長5.7%。分行業看,40個行業大類中利潤總額居前10位的行業為:非金屬礦物製品業713.54億元,下降1.1%;農副食品加工業444.11億元,增長10.5%;食品製造業254.32億元,增長8.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252.88億元,增長7.3%;汽車製造業244.42億元,增長18.2%;專用設備製造業225.72億元,增長1.3%;通用設備製造業222.04億元,增長4.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214.63億元,增長3.8%;紡織業195.34億元,增長7.6%;醫藥製造業171.47億元,增長8.1%。河南省共180個省級以上產業集聚區,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9個: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洛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42]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第三產業
2015年,河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40.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6%。分城鄉看,城鎮12886.63億元,增長12.0%;鄉村2853.81億元,增長14.1%。分行業看,批發業1717.13億元,增長9.9%;零售業11835.38億元,增長12.6%;住宿業128.15億元,增長10.2%;餐飲業2059.78億元,增長13.7%。2015年,河南省進出口總值4600.1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出口總值2684.03億元,增長11.0%;進口總值1916.16億元,增長21.9%。機電產品出口1982.12億元,增長21.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729.00億元,增長27.1%。
2015年,河南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7629.9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6048.49億元,增長12.8%。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1432.62億元,增長15.4%。其中住戶貸款餘額10041.88億元,增長17.5%。
2015年,河南省有7家企業在境內外首發上市。其中,境內上市公司6家,境外1家。全年首次發行和再融資募集資金304.09億元,其中通過境內市場募集資金186.50億元。截至年底,全省已有10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發行股票107隻,募集資金總額2538.69億元。年末,境內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總市值6549.12億元。
社會
文化事業

科技事業
2015年,河南省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24萬人,經費支出4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13個,其中國家級80個;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385個,其中國家級37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2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91個;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8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28家。啟動實施省重大科技專項55個。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8項,省級科技進步獎337項。申請專利74373件,授權專利47766件,分別增長19.1%和43.2%;有效發明專利17571件,增長29.8%。簽訂技術契約3497份,技術契約成交金額45.56億元,增長9.4%。2015年,河南省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260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38個。產品質量、體系認證分支機構3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27個。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8709個,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8809個。717個產品獲得“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55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全年全省強制檢定計量器具279萬台件;制定、修訂地方標準189項;新建計量標準276項。
2015年,河南省共有天氣雷達觀測站點18個,衛星數據廣播接收系統122個,區域氣象觀測站2431個,全年晴雨預報準確率91.8%,最高最低氣溫預報準確率分別為79.1%和81.5%。地震觀測台項85個,地震觀測台網1個。測繪部門編制各類地圖及專題數字產品6819幅,專題地圖11種。
體育事業
2015年,河南省全省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共獲得世界冠軍9個、亞洲冠軍23個、全國冠軍144個,共獲得金牌176塊。教育事業

高校屬性 | 辦學層次 | 高校名稱 | |||
---|---|---|---|---|---|
省屬高校 | 本-碩-博 | 鄭州大學(211工程、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 | |||
河南大學(開封、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河南農業大學(鄭州、2011計畫、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河南工業大學(鄭州、2011計畫、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河南師範大學(新鄉、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 |||||
河南理工大學(焦作、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河南中醫學院(鄭州、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
本-碩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州)、河南科技學院(新鄉)、中原工學院(鄭州)、信陽師範學院、新鄉醫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鄭州輕工業學院(省部共建)、洛陽師範學院(專碩)、安陽師範學院(專碩)、南陽師範學院(專碩) | ||||
本科 | 洛陽理工學院、商丘師範學院、周口師範學院、安陽工學院、"南陽理工學院、平頂山學院、信陽農林學院、新鄉學院、許昌學院、鄭州師範學院、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鄭州)、河南工程學院(鄭州)、黃淮學院(駐馬店)、河南城建學院(平頂山) | ||||
公安院校 | 本科 | 鐵道警察學院(公安部直屬、鄭州)、河南警察學院(鄭州) | |||
民辦院校 | 本科 | 鄭州財經學院、 鄭州科技學院、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商丘工學院、商丘學院、鄭州工業套用技術學院、 黃河科技學院(鄭州)、黃河交通學院(焦作) | |||
獨立學院 | 本科 |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開封)、 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鄭州)、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焦作)、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鄭州)、信陽師範學院華銳學院(信陽)、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新鄉)、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新鄉)、安陽師範學院人文管理學院(安陽) |
名稱 | 所在地 | 主管部門 | 編制等級 | 屬性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 鄭州 | 總參謀部 | 正軍級 | 2110工程、全軍5所綜合性大學之一 |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兵指揮學院 | 鄭州 | 總參謀部 | 正軍級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 洛陽 | 總參謀部 | 正軍級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航空學院 | 信陽 | 空軍總部 | 正師級 |
醫療衛生
2015年,河南省共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7139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58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64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防疫站)179個,專科防治院(所、站)20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79個。衛生機構病床床位48.96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45.6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含村衛生室)51.98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87萬人,註冊護士20.54萬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1.03萬人。鄉(鎮)衛生院2064個,床位9.8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8.15萬人。社會保障
2015年,河南省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08.71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148.95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59.7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854.43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344.90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200.72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144.1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83.33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6.2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856.7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609.46萬人。2015年,河南省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31.7億元,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7.86萬人。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5.8億元,農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數393.25萬人。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7.13億元,救助69.86萬人次。
人民生活
2015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5元,比上年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35元,增長7.6%,實際增長6.2%。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3元,增長8.9%,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887元,增長8.4%,實際增長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6元,增長8.0%,實際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154元,增長6.0%,實際增長4.6%。環境保護
2015年,河南省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54%,初步核算可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全省83個省控河流監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占43.4%,比上年減少1.2個百分點;符合Ⅳ類標準的斷面占24.1%,比上年減少2.4個百分點;符合Ⅴ類標準的斷面占9.6%,比上年增加4.8個百分點;水質為劣Ⅴ類的斷面占22.9%。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評價,全省省轄市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級別為中污染。2015年,河南省完成造林433千公頃,其中,人工造林154.75千公頃。年末共有自然保護區32個,面積760.2千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個。森林公園11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3個。森林覆蓋率23.62%。
文化
綜述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是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祥地。河南是華夏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中國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前1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內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祥地。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名稱由來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甲骨文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國、中原、中州、中土、神州之稱。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歷代都城
河南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從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建都於河南偃師至清王朝覆滅的4000餘年中,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東周 、 東漢 、 曹魏 、 西晉 、 北魏 、 隋朝 、 唐朝 、 武周 、 後梁 、 後唐 、 後晉 、 後漢 、 後周 、 遼朝 、 北宋 、 南宋 、 金朝 、 民國 等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河南處於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長達3000年,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十三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商都鄭州。 河南是是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地區,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新鄭、淮陽等中華古都。朝代 | 都城簡介 |
---|---|
三皇五帝 | 燧人氏(三皇之首),出生、定都並長眠於商丘,開創華夏文明; 伏羲氏(三皇之一),定都、長眠於周口淮陽; 朱襄氏(炎帝,三皇之一),建都、長眠於商丘柘城; 葛天氏,出生、建都於商丘寧陵和許昌長葛一帶,發明樂舞; 黃帝(即軒轅,居五帝之首),出生、定都於鄭州新鄭; 顓頊,建都於商丘,後遷都於濮陽,長眠於濮陽; 帝嚳(即高辛氏),出生、建都、長眠於商丘。 |
夏朝 | 中國第一個歷史朝代,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斟鄩(今洛陽偃師)、陽城(今鄭州登封)、商丘 、綸(今商丘夏邑)、老丘(今開封陳留)、西河(今湯陰西河)。 |
商朝 | 商朝曾多次遷都,主要國都有:南亳(今商丘虞城縣谷熟鎮)、北亳(今商丘梁園區)、西亳(今洛陽偃師)、囂(今鄭州商城)、殷(今安陽殷墟)、朝歌(今鶴壁淇縣)。 |
西周 | 周成王建設東都洛陽。 |
東周 | 東周定都洛陽。 |
東漢 | 東漢定都洛陽,設南都南陽。東漢末遷都許昌。 |
曹魏 | 曹魏定都洛陽。 |
西晉 | 西晉定都洛陽。 |
北魏 |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
隋朝 | 隋設東都洛陽。隋煬帝遷都洛陽。 |
唐朝 | 唐設東都洛陽。唐後期遷都洛陽。 |
武周 | 武周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 |
後梁 | 後梁定都開封,期間遷都洛陽。 |
後唐 | 後唐定都洛陽。 |
後晉 | 後晉初都洛陽,後遷都開封。 |
後漢 | 後漢定都開封。 |
後周 | 後周定都開封。 |
遼朝 | 契丹滅後晉於開封改國號遼,定都開封。 |
北宋 | 北宋定都開封。設陪都南京商丘、西京洛陽。 |
南宋 | 南宋初定都商丘。 |
金朝 | 金後期先後遷都開封、商丘。 |
民國 | 1932年民國遷都洛陽。 |
傳統文化
中原文化既是一個歷史概念,也是一個空間概念。
根據中原文化內容的特色,大體可以概括為河洛文化、漢字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三商文化、禮儀文化、中醫文化 、詩詞文化、武術文化、戲曲文化、史前文化、神龍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農耕文化、商業文化、科技文化、醫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18種文化。總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經典,是一種典型的“聖”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這種獨特的魅力,使其在中華文明史上書寫了燦爛的篇章。中原文化是以中原為基礎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約六千年至公元前約三千年的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以河南省為核心,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為腹地,逐層向外輻射,影響延及海外。中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僅是中國政治經濟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導文化的發源地。
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神龍文化:神龍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的象徵。河南是龍的故鄉。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
漢字文化: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誌,並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連續4000多年的漢字文化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中原漢字史,漢字的產生及其每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中原大地上。黃帝時代倉頡造字、安陽甲骨文出土,上蔡人李斯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規範書寫“小篆”,漯河人許慎編寫世界第一部字典、歸納漢字生成規律、統一字義解析的,他在家鄉完成了《說文解字》這部漢文字學巨著;至今我們還在使用的規範性字型“宋體”字產生在河南開封,著名的活字印刷術也發明於這裡。
姓氏文化:中華姓氏無論肇始與大量衍生都與中原關係密切。《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在當今的前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前1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練、黃為代表的南方大姓,其根均在河南。河南以“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為主題舉辦姓氏文化節,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認可與回響,在全球華人中掀起了尋根、朝覲、拜祖的熱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獨有的文化現象。
農耕文化:農業最早是在中原地區興起來的。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早期農耕文化的發達提供了實物證據。
詩文文化: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河南篇目作品100多篇占三分之一之多。歷史上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左思《三都賦》創造了“洛陽紙貴”的佳話。唐代三大詩人河南有其二,“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著名文學家有蔡文姬、潘安、謝靈運、江淹、韓愈、劉禹錫、元稹、李賀、李商隱等。
商業文化:中國商人、商品和商業起源於商丘,中原地區產生了中華商業文化的許多第一。夏代的商丘人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是第一個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第一個儒商河南濬縣人子貢,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第一個熱心公益事業而被後人稱為商聖的南陽人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之後,悄然引退,把才能用於經商。第一個愛國商人新鄭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了秦師入侵,以自己的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中國歷史上第一批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時期的洛陽,第一個由政府頒布的保護商人利益的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新鄭,以“城門之徵”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徵收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商丘,第一個有戰略思路的產業商人為東周時洛陽人白圭,第一個商業理論家是東周時期的商丘人計然,最早的商家訴訟條例發生在春秋時的新鄭,第一個重商理論的倡導者為西漢洛陽人桑弘羊,唐代洛陽城內的管理市場的“三市之長”是最早的“市長”。北宋汴京(今開封)是世界上又一座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人口150多萬,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這一盛況的真實寫照。清代鞏義康百萬家族,寫下了“富過十二代、歷經400年而不敗”的商業神話。
思想文化: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陽一帶演八卦,後來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在河南安陽羑里城監獄裡寫成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易經》。周公在洛邑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倫。
科技文化:四大發明,在中原孕育而發明。安陽“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東漢杜詩發明的“水排”鼓風技術,較歐洲早1000餘年。《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距今已有6000年歷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67件不可移動文物之首。“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馳名中外,代表了歷史上瓷器製作技術的最高水平。“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西方早1700年;創立的“渾天說”。唐代僧一行,不僅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時器,而且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恆星自行”的觀點。
中醫文化:中原醫學文化以整體的治療思想,多角度觀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療技術,和諧的用藥手段而著稱於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國粹。黃帝被後人公認為中醫藥的創始人,中醫藥文化起源並發達於中原,中醫藥大師薈萃於中原,中醫藥巨著誕生於中原。
武術文化:武術文化又稱功夫文化。中原武術文化技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術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傳奇,幫助戚繼光抗倭立功的光輝業績,使少林寺遐邇聞名。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剛柔並濟為特徵,以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為主旨,推廣至五大洲。
民俗文化:百家衣和百家飯是河南的風俗文化之一。百家衣是嬰兒服的一種,由一百個家庭貢獻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
軍事思想和文化:河南自古為中國軍事之中心,歷史上各個時期發生了無數次戰爭和戰役,政治、軍事思想文化非常豐富。祖籍南陽的呂尚(姜子牙、姜太公)的《六韜》,顯示了商周時期的軍事思想;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范蠡(南陽人)輔助越王勾踐滅吳(臥薪嘗膽),提出樸素唯物主義戰略觀: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靈活多變的戰術觀:後則用陰,先則用陽; 近則用柔,遠則用剛。富國強民的國防觀:審備則可戰,審備慎守,以待不虞,備設守固,必可應難。春秋戰國時期,鬼谷子的縱橫之術(縱橫家思想代表),其弟子蘇秦、張儀用合縱連橫之術指導秦統一了中國;漢初三傑、著名謀士和政治家張良繼承黃石公的《三略》(黃石公略);三國時期,南陽智聖諸葛亮未出茅廬便提出“三分天下”之戰略決策,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局面;民族英雄岳飛領導的岳家軍戰無不勝,阻擋了金岳南下,打擊了金的侵略,金軍嘆服:“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其傑出的軍事戰略和戰術思想體現在其著名兵書《岳武穆書》中。
文化遺產

傳統節日
時間 | 舉辦城市 | 會展名稱 |
---|---|---|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 | 鄭州市 |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
每年4月1日-5月10日 | 洛陽市 |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 |
每年4月28日-30日 | 信陽市 | 中國茶都·信陽國際茶文化節 |
每年4月28日-5月5日 | 南陽市 | 中國南陽玉雕節 |
每年9月21日-10月7日 | 南陽市 | 南陽諸葛亮文化節 |
每年10月20日左右 | 南陽市 | 中國南陽張仲景醫藥科技文化節 |
每年5月16日-18日 | 漯河市 | 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 |
每年5月18日-25日 | 三門峽 | 三門峽國際黃河旅遊節 |
每年5月22日-6月6日 | 安陽市 | 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 |
每年6月26日-7月2日 | 鄭州市 | 鄭州國際汽車展覽會 |
每年8月 | 焦作市 | 中國雲台山國際旅遊節 |
每年8月20日-26日 | 焦作市 | 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 |
每年8月26日-28日 | 鄭州市 | 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 |
每年8月28日-30日 | 省轄各市 | 豫商大會 |
每年9月6日-8日 | 駐馬店市 | 全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 |
偶數年農曆九月初九 | 商丘市 | 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 |
每年10月18日-11月 | 開封市 |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 |
每年11月5日-7日 | 鄭州市 | 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 |
每年11月8日-10日 | 信陽市 | 中原根親文化節 |
方言
河南省的本土居民方言主要為中原官話和晉語兩大類。中原官話是河南省的主體方言,狹義的河南話是指中原官話。中原官話以河南省為中心地區,以 河南話 為代表,覆蓋中國北方的390個市縣。中原官話有15片,其中河南境內的有兗菏片、鄭開片、安新片、洛嵩片、南魯片、漯項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9片。
晉語分布在河南省的黃河以北地區,主要屬晉語邯新片,以安陽話為代表,晉語區城市有: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濟源 太行山 山區一帶。
旅遊
綜述
河南以古(古文化)、河( 黃河 )、拳( 少林寺 、 太極拳 )、根(尋根覓祖)、花( 洛陽牡丹 、 開封菊花 、 南陽月 季)為特色的旅遊資源,是河南旅遊業發展的一大優勢。河南可供觀賞、旅遊的景區、景點有100多處。省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25處,其中國家級的有桐柏山、雞公山、嵩山、龍門、王屋山和雲台山5處,省級的有石人山、環翠峪、黃河遊覽區等20處。自然保護區23處。2014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內外遊客4.5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6%。其中入境遊客227.2萬人次,增長9.6%。旅遊總收入4366.20億元,增長12.7%。年末共有A級旅遊景區327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126處;星級酒店557個;出境游組團社和國內旅行社1167家
景點
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5個。所在地 | 河南省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名錄(部分) | ||||||
---|---|---|---|---|---|---|---|
鄭州 | 黃帝故里 | 世紀歡樂園 | 康百萬莊園 | 中嶽廟 | 嵩陽書院 | 黃河風景名勝區 | 綠博園 |
洛陽 | 白馬寺 | 關林 | 養子溝 | 老界嶺 | 重渡溝 | 黃河小浪底 | |
開封 | 包公祠 | 開封鐵塔 | 大相國寺 | 龍亭 | 開封府 | 中國翰園碑林 | |
商丘 | 商丘古城 | 芒碭山 | 應天府書院 | 燧皇陵 | 帝嚳陵 | 閼伯台 | 睢縣北湖 |
信陽 | 雞公山 | 南湖灣 | 鄂豫皖蘇區首府博物館 | 西九華山 | 靈山寺 | ||
周口 | 老子故里 | 太昊陵 | 鹿邑太清宮 | ||||
三門峽 | 虢國博物館 | 豫西大峽谷 |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 函谷關 | |||
南陽 | 南陽武侯祠 | 淅川香嚴寺 | 鸛河漂流風景區 | 內鄉縣衙 | 西峽恐龍遺蹟園 | 寶天曼 | |
新鄉 | 萬仙山 | 京華園 | 關山國家地質公園 | 九蓮山 | 比干廟 | ||
安陽 | 岳飛廟 | 羑里城 | 太行大峽谷 | 馬氏莊園 | 太行大峽谷 | ||
濟源 | 王屋山 | 黃河小浪底 | 黃河三峽 | 五龍口 | |||
鶴壁 | 雲夢山 | 古靈山 | 大伾山 | ||||
濮陽 | 戚城文物景區 | 濮陽綠色莊園景區 | |||||
漯河 | 南街村沙澧河風景區 | 開源森林公園 | |||||
許昌 | 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 | ||||||
平頂山 | 畫眉谷 | ||||||
駐馬店 | 嵖岈山 |

距今約7000年,位於周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 伏羲 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
黃帝故里
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 軒轅黃帝 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
二里頭文化
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 洛陽偃師 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裡出土了中國最早的 青銅 禮器。
鄭州商城
位於鄭州市中心,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安陽殷墟
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被稱為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
商丘古城
現存地上的歸德古城於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由磚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構成,城牆、城廓、城湖三位一體、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建築十分獨特,有商丘作為華夏之邦商人、商品、商業發源地之隱喻。現今商丘古城下同時疊壓著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秦漢和隋唐時期的睢陽城、宋代應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為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林州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人工天河”。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勇敢、無私奉獻。
林州林慮山太行大峽谷
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鎮境內,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1.5公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1000米以上。景區總面積89平方公里,其植被覆蓋率為90%,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白馬寺
始建於東漢,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龍門石窟
世界文化遺產,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開封鐵塔
始建於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我國於1961年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稱。鐵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層,因此地曾為開寶寺,又稱“開寶寺塔”,又因遍體通徹褐色琉璃磚,混似鐵鑄,故從元代起民間稱其為“鐵塔”。建成九百多年來,歷經戰火、水患、地震等災害,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令建築專家和遊人嘆為觀止。
南陽武侯祠
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臥龍崗上,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歷史,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十年躬耕隱居地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歷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廬對策”發源地,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世界文化遺產,共8處11項歷史建築,其中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有古建築514間;嵩陽書院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觀星台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授時曆”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東漢三闕是中國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分別是中國古建築1號、2號和3號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寶天曼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地處伏牛山腹地,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河南省唯一一處被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計畫”的自然保護區。它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眾多的野生動物而飲譽中原,成為同緯度生態結構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和河南省生物多樣性的分布中心,被譽為“天然的特種寶庫”、“植物王國”。
五嶽獨尊——中嶽嵩山
禪宗祖庭,功夫之源——少林寺
中原獨秀——堯山
上古名山、神鬼傳說——雲夢山
北宋京師————開封府
中國四大書院之首——應天書院
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
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中國四大古代官衙之一——內鄉縣衙
山水旅遊聖地——雲台
河南明珠——南灣湖
河南小三峽——青天河
河南官宦巨宅——康百萬莊園
“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蹟”——紅旗渠
道教聖地、愚公移山故事發祥地—— 王屋山
老子故里、道教祖地—— 鹿邑太清宮
諸葛亮躬耕隱居地—— 南陽武侯祠
中國規模最龐大的漢墓群—— 芒碭山漢墓群
觀音故里—— 父城遺址
中國四大峽谷之一—— 太行山大峽谷
特產
土特產 | 開封西瓜 | 安陽栝樓 | 南陽黃牛 | 原陽大米 |
新鄭大棗 | 中牟大蒜 | 洛陽櫻桃 | 信陽毛尖 | |
鄭州蜜桃 | 西峽獼猴桃 | 靈寶蘋果 | 濟源薄皮核桃 | |
林縣山楂 | 內鄉山茱萸 | 西峽琥珀 | 西峽香菇 | |
民權葡萄 | 永城辣椒 | 寧陵酥梨 | 鄢陵花卉 | |
焦作四大懷藥 | 武陟油茶 | 固始雞 | 泌陽蘑菇 | |
魯山嫩薑 | 潢川鴨子 | 南陽獨山玉 | 滎陽柿子 | |
名吃 | 安陽道口燒雞 | 鄭州燴麵 | 洛陽水席 | 開封小籠包 |
開封桶子雞 | 信陽板鴨 | 洛陽牡丹燕菜 | 西華逍遙胡辣湯 | |
潢川貢面 | 偃師銀條 | 駐馬店小磨香油 | 商丘薛湖牛肉水煎包 | |
藝術品 | 汴繡 | 宋繡 | 駐馬店麥草畫 | 汝陽劉毛筆 |
永城書法 | 羅店麥草畫 | 洛陽平樂農民畫 | 舞陽農民畫 | |
鎮平玉雕 | 民權虎 | 濬縣泥塑和泥猴張 | 黃河澄泥硯 | |
洛陽唐三彩 | 汝州瓷器 | 禹州神垕鈞瓷 | 汝陽梅花玉 | |
南陽烙畫 | 洛陽大鼓 | 安陽青銅器 | 滑縣年畫 | |
名貴花種 | 洛陽牡丹 | 開封菊花 | 南陽月季 | 信陽桂花 |
名人
古代
燧人氏 | 栗陸氏 | 有巢氏 | 朱襄氏(炎帝) | 葛天氏 |
伏羲 | 女媧 | 少典 | 軒轅黃帝 | 顓頊 |
帝嚳 | 帝摯 | 契(閼伯) | 唐堯 | 虞舜 |
大禹 | 商均 | 姒少康 | 商湯 | 伊尹 |
姜子牙 | 比干 | 宋微子 | 陳胡公 | 子罕 |
宋襄公 | 鄭莊公 | 梁惠王 | 南子 | 宋文公 |
陳靈公 | 夏征舒 | 公孫子都 | 信陵君 | 春申君 |
孔父嘉 | 子產 | 百里奚 | 孫叔敖 | 商鞅 |
范雎 | 李斯 | 聶政 | 荊軻 | 陳勝 |
吳廣 | 張良 | 晁錯 | 鄧綏 | 申屠嘉 |
陳平 | 欒布 | 黃霸 | 劉武 | 劉秀 |
陰麗華 | 劉協 | 袁紹 | 高季興[71] | 司馬昭 |
司馬炎 | 褚蒜子 | 司馬睿 | 冉閔 | 謝安 |
韓擒虎 | 劉政會 | 岑文本 | 獨孤伽羅 | 上官儀 |
長孫無忌 | 長孫皇后 | 褚遂良 | 武則天 | 上官婉兒 |
太平公主 | 魏元忠 | 朱敬則 | 李隆基 | 姚崇 |
趙匡胤 | 趙光義 | 趙恆 | 趙禎 | 張說 |
趙頊 | 趙煦 | 趙佶 | 趙桓 | 陳元光 |
李鳳娘 | 張方平 | 劉熙古 | 宋庠 | 宋祁 |
富弼 | 司馬光 | 盛度 | 徐處仁 | 趙曙 |
趙構 | 陳思濟 | 沈鯉 | 侯恂 | 宋纁 |
張嫣 | 宋權 | 宋犖 | 王三善 | 湯斌 |
風后 | 婦好 | 吳起 | 龐涓 | 灌嬰 |
諸葛亮 | 司馬懿 | 喬玄 | 鄭芝龍 | 施琅 |
典韋 | 何進 | 鍾會 | 張巡 | 楊鎬 |
魏延 | 徐庶 | 甘寧 | 荀攸 | 荀彧 |
黃忠 | 鄧艾 | 文聘 | 喬瑁 | 梁習 |
李嚴 | 鄧禹 | 許攸 | 袁術 | 虞詡 |
衛臻 | 謝安 | 謝玄 | 蔡謨 | 符存審 |
符彥卿 | 石守信 | 柴郡主 | 楊延琪 | 楊排風 |
孫二娘 | 楊志 | 張青 | 尉繚 | 王仙芝 |
馮異 | 賀若弼 | 張亮 | 長孫順德 | 長孫晟 |
盛彥師 | 劉師立 | 范岫 | 袁可立 | 史可法 |
老子 | 莊子 | 列子 | 惠子 | 韓非子 |
元稹 | 許慎 | 鬼谷子 | 蘇秦 | 申不害 |
公孫龍 | 張儀 | 陳摶 | 尉繚 | 郭嘉 |
呂不韋 | 賈誼 | 京房 | 焦延壽 | 戴聖 |
戴德 | 蔡邕 | 蔡文姬 | 祖詠 | 鍾嶸 |
潘安 | 乾寶 | 庾肩吾 | 庾信 | 謝道韞 |
謝靈運 | 白居易 | 韓愈 | 劉禹錫 | 李賀 |
史達祖 | 孫蕙蘭 | 李商隱 | 杜甫 | 高適 |
周之琦 | 湯斌 | 侯方域 | 呂坤 | 鍾嗣成 |
程頤 | 蘇舜欽 | 孟元老 | 范縝 | 崔顥 |
謝朓 | 范曄 | 岳珂 | 許衡 | 薛居正 |
岑參 | 程顥 | 管仲 | 應瑒 | 阮籍 |
山濤 | 向秀 | 阮鹹 | 宋鈃 | 楊泉 |
閼伯 | 相土 | 扁鵲 | 鄭國 | 張蒼 |
吳其浚 | 張衡 | 張仲景 | 杜詩 | 甄權 |
石申 | 朱載堉 | 李誡 | 張從正 | 楊酻 |
王亥 | 范蠡 | 白圭 | 子貢 | 桑弘羊 |
呂不韋 | 鄭眾 | 卜式 | 計然 | 弦高 |
如姬 | 花木蘭 | 岳飛 | 冉閔 | 楊家將 |
种師道 | 史可法 | 袁可立 | 陳星聚 | 岳雲 |
蔡邕 | 鍾繇 | 吳道子 | 褚遂良 | 師宜官 |
邯鄲淳 | 鄭道昭 | 趙文淵 | 孫過庭 | 鮮于樞 |
謝安 | 趙佶 | 趙構 | 李夢陽 | 王鐸 |
神秀 | 成玄英 | 朱士行 | 妙善 | 費長房 | 韓湘子 |
陳摶 | 慧可 | 玄奘 | 僧一行 | 司馬承禎 | 支道林 |
現當代
袁世凱 | 徐世昌 | 趙紫陽 | 鄧穎超 | 張軫 | 許世友 |
彭雪楓 | 吉鴻昌 | 吉星文 | 習仲勛 | 侯鏡如 | 馬殿甲 |
魯雨亭 | 張思卿 | 李德生 | 袁寶華 | 衛留成 | 張春賢 |
洪學智 | 高敬亭 | 張樹田 | 尤太忠 | 秦宜智 | 歐陽挺 |
萬海峰 | 葉成煥 | 曹剛川 | 任長霞 | 朱坤嶺 | 王軍 |
宋照肅 | 楊靖宇 | 吉炳軒 | 陳全國 | 吳煥先 | 馬曉天 |
王儒林 | 孫志剛 | 趙鐵錘 | 吳芝圃 | 常萬全 | 宋照肅 |
吳桂賢 | 許永躍 | 趙峰 | 陳宗興 | 段君毅 | 史來賀 |
文聖常 | 張炳熹 | 崔琦 | 張國偉 | 袁家騮 | 陳鳳桐 |
尚鉞 | 朱曉東 | 馮景蘭 | 王占國 | 王曉東 | 施一公 |
劉洋 | 張勇傳 | 杜祥琬 | 楊士莪 | 余永富 | 申長雨 |
柏楊 | 魏巍 | 曹雁雁 | 唐玉潤 | 呂世傑 | 李運江 |
姚雪垠 | 程兆星 | 楊健生 | 白樺 | 徐庶之 | 任學之 |
穆青 | 朱秀海 | 姜嵐昕 | 李永 | 韓存利 | 李本和 |
胡蠻 | 尤中會 | 司馬武當 | 蘇金傘 | 二月河 | 師陀 |
劉震雲 | 李凖 | 李季 | 劉青霞 | 劉知俠 | 張伯駒 |
閻連科 | 臥龍生 | 張大慶 | 張伯聲 | 宗璞 | 白壽彝 |
許家印 | 董書通 | 張澤保 | 李偉 | 姜明 | 陳澤民 |
景柱 | 張海 | 熊維政 | 胡葆森 | 湯燕峰 | 董文標 |
郭號召 | 榮秀麗 | 孫耀志 | 朱書成 | 胡葆森 | 楊清河 |
黃如論 | 萬隆 | 朱文臣 | 陳彤 | 韓憲保 | 張鐵山 |
葛新愛 | 馬惠珍 | 賈占波 | 車霖 | 郜林 | 陸峰 |
馬法成 | 巫蘭英 | 李雪久 | 鄭海霞 | 于海 | 孫甜甜 |
李亞敏 | 鄧亞萍 | 王富洲 | 張蓉芳 | 杜威 | 周鶴洋 |
董棟 | 宋艷冰 | 李昀琦 | 李玲 | 賀璐敏 | 李景玉 |
劉虹杞 | 帖雅娜 | 婁佳惠 | 許慶 | 李曉丹 | 崔建軍 |
劉國棟 | 劉國梁 | 陳中 | 寧澤濤 | 付小芳 | 劉莎莎 |